钣金件生产时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钣金件生产时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折弯时钣金件产生翻料、扭曲的原因及对策,冲裁时产生的冲件毛边所致。需研修冲切刃口,并注意检查冲裁间隙是否正确。
2、生产中常见具体问题的处理在日常生产中,会遇到冲孔尺寸偏大或偏小(有可能超出规格要求)以及与凸模尺寸相差大的情形,除考虑成形凸、凹模的设计尺寸、加工精度及冲裁间隙等因素。
3、钣金件产生翻料、扭曲的方法,正确的模具设计。在级进模中,下料顺序的安排有可能影响到钣金件件成形的精度。针对钣金件件细小部位的下料,一般先安排大面积之冲切下料,再安排小面积的冲切下料,以减轻冲裁力对钣金件件成形的影响。
4、钣金件时产生翻料、扭曲的原因在级进模中,通过冲切钣金件件周边余料的方法,来形成冲件的外形。
钣金件加工所使用的模具一般具有用性,有时一个复杂零件需要数套模具才能加工成形,且模具制造的精度不错,技术要求高,是技术密集形产品。所以,只有在钣金件件生产批量大的情况下,钣金件加工的优点才能充足体现,从而获得好的经济效益的。
在钣金件加工时,随时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不是这种问题就是那种问题。还有就是与模具的相差大的问题情形。大家除考虑成形模具的设计尺寸、加工精密度及冲裁间隙等因素之外。
弯曲加工是给材料施加弯曲力矩使之变形的加工方法,因受弯曲力矩的作用内部产生弯曲应力。
1、凸凹模的间隙比板厚大时,板料不能很好地贴合在凸模上。凸模的圆角半径越大,回弹量越大,相反,间隙过小时,回弹几乎去掉,但转变成向内倾斜。一般间隙比板厚小0.O2一O.05mm为宜。
2、凹模肩部圆角半径过大时零件向外张开,过小时零件向内倾斜。一般选取板厚的2~4倍。
3、回弹量随曲率半径的增大而增大,随曲率半径的减小而减小虽因材质不同丽稍有差别,但一般选取板厚的以下为宜。同时还需要考虑折弯板料的小曲率半径。
4、折弯小内外张开大,向外张开随深层的增加而减小。通常,折弯应在板厚的4倍以上。
钣金件的验收标准是这样的:
1、钣金件箱体底面及其他侧面平面度为1mm。
2、面板装入箱体后,应垂直端正,其侧面与箱体底面垂直度为0.5mm,底面和箱体底面的平行度为0.5mm。
3、面板的顶面和底面平行度为0.5mm,侧面和底面垂直度为0.5mm。
4、箱体前后或左右立面相对底面地垂直度为1mm。
5、安装电路板或机箱的插框,需用工装模拟电路板或机箱进行装配,工装装入、拔出插箱时应顺畅,装入插箱后,应妥贴稳固,无漂浮、松动现象。硬连接的接插件应对位准确,插入、拔出无异常阻滞。
钣金件的全过程是理论研讨的融合,是将相关机械设备制造的基础加工工艺技术知识、基础加工工艺方式和基础加工工艺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起來的制作过程。在这里全过程时要留意下列层面:在应用样版工程图纸时,进行方法要有利于节约原材料和生产加工的时效性;对压铆、发芽、冲突点(包)等部位方位应在剖视图中标明,便于于生产加工,也可以愈形象化地了解;要核查板厚、材料及其板厚尺寸公差等主要参数,对容易错误的地区,应标出关键多方面提醒。
针对规格多、较繁杂的地区,应当把此一部分图变大;对需要喷漆或维护的商品也应搞好提醒。总而言之,在钣金件全过程中需要严苛依照生产加工工艺流程来进行。